0

    一网打尽!!!以太网、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互联网与万维网是什么?

    2023.08.04 | admin | 117次围观

    前言

    相信有些童鞋一直分不清以太网、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这“几张网”的区别,我也是。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勇闯盘丝洞,看看这几张网到底是何方妖孽。

    以太网 简介

    以太网是现实世界中最普遍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以太网有两类:第一类是经典以太网,第二类是交换式以太网,使用了一种称为交换机的设备连接不同的计算机。经典以太网是以太网的原始形式,运行速度从3~10 Mbps不等;而交换式以太网正是广泛应用的以太网,可运行在100、1000和10000Mbps那样的高速率,分别以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的形式呈现。以太网的连接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有线介质。

    它其实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EEE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技术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以太网的发展历史

    谈及以太网的历史不得不说说Aloh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计算机通信网。是7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一种使用无线广播技术的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也是最早最基本的无线数据通信协议。取名ALOHA,是夏威夷人表示致意的问候语。

    以太网的起源据说是在ALOHA时期,一名名叫Bob Metcalfe的学生与同事合作将几台孤零零的电脑连接起来,设计并实现了第一个局域网。该局域网采用一个长的粗同轴电缆,以3Mbps速率运行。

    1973年,Xerox(施乐)公司提出并实现了最初的以太网协议。1979年,Xerox与DEC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联合起来,致力于以太网技术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后来,Intel公司也加入了这个联盟。

    1980年它们共同开发并发布了最早的以太网标准。

    随后IEEE组织也参与进来,其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在IEEE组织的维护下,以太网的标准一直不断发展到现在。

    这篇文章我觉得讲的比较详细,想要深入了解以太网历史的童鞋可以去看看——以太网的发展简史

    以太网的结构

    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

    总线拓扑结构以太网如下:

    而交换式以太网是以交换式集线器(switching hub)或交换机(switch)为中心构成,是一种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简称为以交换机为核心设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速网络,这种网络在近几年来运用得非常广泛。

    星型拓扑结构如图:

    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局域网 简介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某一区域”指的是同一办公室、同一建筑物、同一公司和同一学校等,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扫描仪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局域网是封copy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以太网与局域网的关系

    看到这相信你已经猜到了以太网与局域网的关系,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但是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局域网均为以太网,因此一般提及局域网都会默认为以太网。

    那为什么现在大多的局域网均为以太网呢?这要从局域网的拓扑结构说起。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包括星形、树形、环形和总线型这四种。

    以太网主要就是总线型局域网。随着互联网多年的发展,以太网,也就是总线型局域网是最成功的,在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广域网访问设置是什么意思,所以人们大多会将局域网默认为以太网。

    当然也正是由于以太网的成功推广,才使得它支持的TCP/IP协议随之成为虽然不是标准但是却比标准应用更广泛容的实际标准。

    广域网

    光看名字就知道广域网跟局域网的区别了。广域网(英语:Wide Area Network,缩写为 WAN),又称广域网、外网、公网。是连接不同地区局域网或城域网计算机通信的远程网。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地区、城市和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注意广域网并不完全等同于互联网。

    广域网与局域网的区别

    一、范围不一样

    局域网就是在固定的一个地理区域内由2台以上的电脑用网线百和其他网络设备搭建而成的一个封闭的计算机组广域网访问设置是什么意思,范围在几千米以内;广域网是一种地域跨度非常度大的网络集合,范围在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

    二、连接方式不同

    局域网是靠版交换机来进行连接的,而广域网则是靠路由器将多个局域网进行连接。

    三、IP地址设置不同

    局域网里面设置的IP地址在另外一个网里面仍可以重复使用。而广域网上的每一台电脑上的一个或多个广域网IP地址,不能重复使用。

    互联网、因特网

    互联网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世界范围的巨大计算机网络——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它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因特网是Internet的中文译名。 是的,你没看错,所以说互联网其实就是因特网。

    而因特网也就是互联网目前已经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万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遍布全世界的网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因特网(互联网)等同于广域网。广域网包括了互联网,互联网使用的技术,在广域网上一定有,但某些广域网的技术,互联网上不一定有,比如军用的广域网。

    作用

    计算机网络只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因特网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可以说互联网最基础的功能就是通信,其他功能都是建立在通信功能之上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的传播。

    因特网的历史

    因特网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最初名为“阿帕网”(ARPAnet)是一个军用研究系统。到70年代,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为此, ARPA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想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研究人员称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到。后来又成为连接大学及高等院校计算机的学术系统,现在则已发展成为一个覆盖全球的开放型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许多服务商。

    在研究实现互联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起了主要的作用。1974年,出现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这两个协议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TCP是帮助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

    TCP/IP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即TCP/IP的规范和Internet的技术都是公开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正是后来Internet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Internet与internet的区别

    大写的 “Internet” 和小写的 “internet” 所指的对象是不同的。

    当我们所说的是那个全球最大的网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互联网络时,我们就称它为“因特网”或称为“国际互联网”。在这里,“因特网”是作为专有名词出现的,因而开头字母必须大写。但如果作为普通名词使用,即开头字母小写的 “internet” ,则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一个大型网络。按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样的网络系统可以通称为“互联网”。

    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是指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可能有些同学会问,创新2.0又指的什么,其实一百多年前的工业时代就可以被称作创新1.0,则2.0就是指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

    “互联网+”简单的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利用互联网具备的优势特点,创造新的发展机会。“互联网+”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最终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万维网 简介

    万维网WWW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也称为Web、3W等。WWW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的信息发现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综合。WWW服务器通过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把信息组织成为图文并茂的超文本,利用链接从一个站点跳到另个站点。这样一来彻底摆脱了以前查询工具只能按特定路径一步步地查找信息的限制

    万维网的发展历史

    与其说WWW是一种技术,倒不如说它是对信息的存储和获取进行组织的一种思维方式。

    1990年,CERN(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一种能让远隔两地的研究者们共享知识的设想。

    最初设想的基本理念是:借助多文档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的超文本,连成可相互参阅的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

    1991年8月6日正式启用。万维网是个资料空间,由于能让人获取又快又廉价的信息,很快便被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宣布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它革新传播方式,塑造新平台,既改变了传播者,也改变着受众,并让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新名字——网民。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因特网已经出现,但只有极少数专家才能使用。直到蒂姆·伯纳斯·李,把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推开了——全球信息瞬间出现在指尖,而且不收一分钱,这也加快了网络的发展。

    现在已提出了3项WWW构建技术,分别是:把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作为页面的文本标记语言的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作为文档传递协议的HTTP;指定文档所在地址的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WWW这一名称,是Web浏览器当年用来浏览超文本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时的名称。现在则用来表示这一系列的集合,也可简称为Web。

    万维网与因特网的区别

    它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构成了因特网主要的部分,因特网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万维网(WWW)、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 等。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是由超级连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网络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万维网由浏览器浏览连超文本页面组成,这些超文本页面是通过TCP/IP协议从网络上获取的。网页的开头部分总是或者,表明被浏览器的信息是超文本,是利用超文本传输协议来传输的。

    所以,如果把互联网看成是基础,那么万维网就可以被看成是对互联网的应用。

    结语

    看到这相信已经对这几张网有了一些了解了,后续要想深入学习还是要多看这方面的专业书籍。

    马上要到端午节了。个人

    爱吃粽子也喜欢粽子

    送上一个粽子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