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年轻人是不是不会用电脑了?

    2023.05.10 | admin | 139次围观

    各位好啊,我是董佳宁。可能是我老了,有些东西我会看不惯。也不是看不惯,是非常不习惯,以至于非常震惊。前几天我们公司新来了一个同事,是一个小姑娘。那我当然非常热情,就给她弄电脑。我给她拿了一套蓝牙的键盘鼠标,后面不是有一个接收器么。我说你插在主机后面的U口上。

    她竟然在显示器旁边找了半天,我说不是,是主机上的。她就开始犯难了,找不到。我就说在主机后面,有一个地方,试一试,你一定能找到的。她说不习惯了,平时都是用笔记本,你们这个台式机真没怎么用过。在之前公司也是用的iMac。

    我就想起之前见过的一个朋友,很年轻,不大会打字。用台式机一打字,只会二指禅。就是用两个食指在那里打。我说你这个打字得练啊,你得会盲打。不要看键盘的。后来我发现他这样打字也没有特别慢,就是看着别扭。甚至用手机打字还要更快一些。

    我就产生了很多回忆,都是有关PC的。我上初中的时候,PC还不普及,打字都是一门技术。我们学校老师动员我们,说咱们这不是什么好学校,不是每个人都能上高中。你们得提前学一门手艺,以后在社会上饿不死。就办了一个打字班,打字机啊,机械的那种,不是电脑。

    专门有一位老师在那里辅导,每周是两次还是三次,一个月交费也就是几十块钱。下午放学之后,就在一个教室里练习打字。全年级有那么十几个人吧,我每次路过那个地方,都听到里面噼里啪啦地响。也不知道那些同学后来吃没吃上打字的饭。

    后来我们上了高中,要上计算机课,这回是电脑了。里面弄得特别当回事,进门还要戴鞋套。就好像进了一个特别神秘高级的地方,无尘无菌。进去只办一件事,就是打字。有一个软件,上面一行出文字,下面一行是打字显示在那里,打完了会显示速度。每个人要达到一个什么速度,可能是每分钟60还是80个英文字符。专门有好几节课我们都要练这个。速度达标之后我们还挺兴奋的,都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个什么。

    后来还出了个打字游戏,俗称“警察抓小偷”,你扮演小偷在前面跑,打字速度就是逃跑速度,如果打得慢了,就会被屁股后面的警察追上,还可以交换角色。我估计现在的儿童都不再接受这种训练了,所以基础不够牢靠。

    哪个同学家里买了一台电脑,那都是大事,全班都要传的,要问,什么配置。什么奔腾133,奔腾166,奔二266。我们其实也不太懂,只是含糊地知道这代表着速度。后来我们家买的一台电脑,那都是挺靠后的事了,CPU主频是933MHz,是奔腾三代了。奔三933。那个时候很神气的,四处跟别人比。

    那个年代还流行超频,可能现在只有发烧友才玩这个。就是这CPU主频不够高,就用加电压的方式,就是在主板上做一些调节,让CPU速度更快一些。比如266MHZ,往上能到300多。300多的到400,依此类推。有的人也不全是为了提高性能,这也是技术上有所钻研,算是早期的一种极客了。

    Intel的CPU有一个系列,叫赛扬(Celeron),是比奔腾低端的,算是经济适用型CPU。它就经常拿来做超频。AMD的CPU也经常用,Duron有一款CPU,可以从1.4G超到2.2G,幅度能达到快60%了。不过这对CPU寿命还有散热提出了比较高要求。

    还有一大块,就是使用。微软的Windows,那时我们就认为是唯一的操作系统。电脑就是Windows,Windows就是电脑。再往前我们只知道一个DOS。上网就是IE。有很多书专门就是教人怎么使用电脑、怎么上网的。我记得我爸还买过不少这种书,什么28天教你使用电脑,7天教你上网。我说那你给我上一个网我看看,他就盯着那个电脑,不敢动。我估计是怕给电脑用坏了。我寻思要不然我再降低点难度,就说那你打开“我的电脑”。他说是你那台吗?你那台不是在那边呢吗?你自己不会开吗?

    有一次我有个朋友,他家刚通了网。那应该是1998年,还是56K猫的时代,他在使用一个下载工具,叫网络蚂蚁。我就问他什么叫下载。这把他给难住了,说就是把网上的东西搬到电脑里来。我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就吭吭哧哧半天说不出来。我当时就冷笑一声,心说你们这会上网的也就那么回事吧。

    我说了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PC这个东西,是伴随我们成长的一个物件。它就是我们能接触到的世界上的最高科技。我们觉得熟练使用PC是天然的,天生的,从没想过后来人会陌生。

    可是这些问题就真实地出现了。首先就是打字,使用实体键盘打字。这个恐怕是绕不过去的。用手机打字嗖嗖的,可是用上了电脑,完全不会了。像我学打字,我是学了那么一会儿啊,就觉得拼音输入法太慢,那时候可没有联想输入,打一句话,大半字都要自己选。后来就自己闷头学习了五笔,打字速度就起飞了。这么多年,拼音打字进化的比较快了,如果是看着显示器打,速度比谁也不差。如果连屏幕都不看,只盯着书本文件那么打字,这个还是五笔快,也只有五笔能做到。不过那个是给打字员用的。

    还有就是更快的操作,快捷键,也叫热键。我不谦虚地说,我是热键大拿,熟练掌握各种Windows上的雕虫小技。如果安装什么新的软件,第一时间也是去了解有什么热键。这门手艺恐怕以后要失传了,估计会成为绝学。

    热键这种技术,用起来当然是很方便,更重要的功能我看是唬人。还有一些更唬人的,有一类操作系统,叫Linux。有很多企业都在开发Linux的产品,有商用的,有免费的。这个就看上去更唬人了,各种命令,还有参数,挺老长,要靠记忆,这个我用得多了,也见得多了。

    年轻人是不是不会用电脑了?

    很多年以前,我去一个客户那里。拿了个U盘,就是给他一个Word文件。诶,他作为运维工程师,自己平时办公,我们叫桌面(desktop),就装了一个Linux,好像是RHEL 3还是4来着。其实日常办公用Linux也没什么必要,可能他就是为了更熟悉(服务器)环境吧。就这U盘他能使用上,就费了半天劲。

    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般使用,插上之后直接访问那个驱动器就好了,即插即用么。对Linux来说,要把这个物理设备映射成一个文件,然后再做一步单独的操作,就是用一个命令,叫mount,挂载。操作系统然后用这个命令把这个文件和某一个目录一一对应起来。然后再访问那个目录,才能看到U盘里面已有的那些文件。它就操作起来就麻烦一点,要多一步。

    他插上U盘之后,应该是驱动有问题,就怎么mount也不成功,前后得弄了好几分钟。我心说哥们儿咱们之间就别来这个了,就一个文件,你找一台Windows给打开就完了么就这么点事。后来Linux也方便多了,不管是图形,还是对于即插即用设备支持好得多。可是当时看得我是真着急。

    在Linux上,或者说各种UNIX操作系统上面,有一个字处理软件,这个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啊,有用过的可以在弹幕里交流一下,叫vi。第一次用,完全摸不到头脑。咱们一般的字处理软件,双击之后打开就能编辑,它不是,它分命令模式和插入模式。在命令模式下,要输入一些特定的命令,可以做操作,比如:小写i,是一个命令,然后你才可以正常输入字符;dd,删除光标所在的行,这命令还可以组合,3dd,从当前光标所处的行开始,删除3行。一大套命令。看上去弄得神乎其神。熟练之后,会发现还是非常方便的。

    使用命令行的方式操作电脑,这些都是非常久远,或者是比较专业的事情。Windows的图形界面,大大降低了使用难度,帮助PC在几十年发展到了顶峰。我以前经常坐在机房里,使用那些命令行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时间的凝固。什么意思呢?就是之前多少年,人类操作电脑,使用门槛都这么高。当作服务器使用肯定没问题,性能强大、稳定,也没有病毒。可是个人能使用上,它就没法普及。这些操作让我感受到了几十年前的工程师的行为有网ie浏览器打不开怎么回事,更装逼一点可以说是传承,同时也感受到了PC在那些年为什么会进化那么慢。Windows这种图形化、简易化的东西,完全就是引领了新时代。

    现在呢,各家公司还要租用机器、购买设备的时代基本已经过去了。云时代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服务,把服务器的集约化做到了极致,操作系统主要还是在用Linux,有的厂商甚至推出了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这就是更进了一步。

    Windows现在居然又成了高门槛的东西,因为智能机太简易,太方便了。前一阵某个论坛上有一个著名问题,就是有一个大学生,使用Word处理了半天文字,后来电脑出了故障,Ta的工作全白废了,开始崩溃大哭。后来有人分析,Ta应该是从压缩包里直接打开Word文件开始编辑的,所以导致了前功尽弃。

    其实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外国论坛上稀奇古怪的事情更多。有的人不知道键盘上那个Caps Lock键,误按了,打出来全是大写,就非常崩溃,只能全删了重新打。重新打也全是大写,于是就说电脑有问题。

    还有的人不知道鼠标和屏幕上光标的关系,不知道什么叫右键,什么叫双击。以为1.44寸软盘是保存按钮的出的手办。以为最小化按钮是关闭,导致打开了太多窗口。提示“按任意键继续”,可是找不到“任意键”是个什么键。输入域名(或者URL)的时候,不会使用地址栏,要把那个域名输入到搜索引擎里,从搜索结果里进入网站。不知道文件夹里面还是可以创建文件夹的,把文件全堆到一个文件夹里面。不知道网上搜索出来的文件还是可以保存到电脑里的。不知道文档是可以打开和保存的,也不知道文档可以保存在任意目录下。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搜索文献的能力在退化。如果是十几二十年前开始上网的人,知道怎样绞尽脑汁搜索出相应的文章、文献,甚至盗版的电子书。这个我们不提倡啊,但事实上盗版的电子书还是大量存在的,之前多少年也是这样搜索过来的。像马督工,他搜索信息的能力就非常强,能使用他的知识积累,或者从文献里得到的新信息,变着法地搜索各种关键词,特别快速地定位到相应的资料。他经常跟我们说,一个新领域的信息,就用搜索引擎,多看几页,然后再变换关键字,就可以解决你99%的入门问题。

    当然有时候他有点懒。我记得我刚来公司上班的时候,有一天晚上马督工拿了一本小书,我都忘了是什么,挺旧的了,可能是八九十年代出的。他兴冲冲地说:这份资料非常重要,找到电子版。如果找不到,你就把这本书打字打出来。我说你整我!那书有十万字你让我打?我就搜索了几下,几分钟就找到了。

    其实我们多数人办公,就用两样东西:一个是浏览器,一个字处理。就这么简单。字处理,年轻人已经习惯使用在线文档里了,这一点我还是很支持的。随时用各种设备都可以浏览,编辑,还可以批注,而且可以多人同时。现在要是有人发一个Word文件,或者Excel文件,我都不想打开,你改一遍我改一遍,特别容易错乱,而且之前的编辑痕迹就都没了。

    如果是多人协作,在线文档是无敌的。可以有效地保存痕迹。不过我不建议用批注的方式,批注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正文删除掉了,那批注也就同时消失了。这对于我们经验的传递和积累没有帮助。我经常是想总结一下文案的时候,批注没了。当时的错误在哪里,我提的什么意见,全忘了。谁也想不起来。所以我现在做批注都是写在正文后面,格式上也算正文,但是不会轻易消失掉。

    如果是个体那无所谓。前一阵我跟小约翰可汗一起吃饭,他说他所有文案,都是在iPad上完成的。而且不是实体键盘,就是软键盘。操作上跟手机差不多。我就震惊了,他每期文案要1万字左右。我说这个我就适应不了,因为我不用说1万字,就是4000字,那浏览器开的窗口就要几十个。可是他就可以按他习惯的方式完成。

    十多年前,长辈们说,处理电脑问题要找年轻人,他们比较懂,往后就要变成:年轻人说,电脑问题找老年人啊有网ie浏览器打不开怎么回事,他们懂。这是年轻人步入智能机时代后,产生的新问题。

    我还记得以前宣传说,21世纪不会用电脑的人就是新文盲,现在这21世纪才过去了五分之一,会用电脑的人变成“老年人”了,再过几十年,还用台式机怕是就得叫“老古董”了。

    当然,说这些话也不是说要批判谁。操作台式机熟练度这件事,只要有一点点意愿,就可以完成得非常好。台式机这条路,不论什么年龄,用过什么更先进的设备,我们人类还是必经的。我这个老年人的节目固定是在周四和周日更新,加更一般会放在周二,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 电脑
    发表评论